春风正好启新程——bat365在线平台网站“耕读教育”工作侧记
编者按:
在中华亘古绵长的文化里,耕读文明始终如宝石般璀璨,绽放着人格修为和教育智慧的光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加强和改进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工作方案》文件精神,践行公司党委书记李长生在《人民日报》刊发的《把耕与读传下去》文章精神,bat365在线平台网站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耕读教育”贯穿于新时代农科人才培养始终,注重顶层设计,依托“六分仪”辅导员工作室,创建了“耕-读-情-志”实践育人体系,取得了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累累硕果。
4月4日晚,伴随着全场倒计时的声音,bat365在线平台网站“黑土·耕读”讲堂正式启动,这是学院加强“耕读教育”的又一实行。公司党委书记李长生特为讲堂创办发来贺信。他指出,bat365在线平台网站创建“黑土·耕读”讲堂,既是深耕黑土保护与利用的新载体,也是弘扬东农精神和文化的新阵地,更是积极推进新时代耕读教育的新探索新实践。希望资环学子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增强实践本领,走出教室、走进广袤田野,知农爱农、强农兴农,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龙江新篇章,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bat365在线平台网站“黑土·耕读”讲堂正式启动
讲座中,省长特别奖获得者、全省教育系统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刘元英教授深情寄语广大学子:“年轻一代的科技工作者,要把现代科学技术融入到科学研究当中,让它焕发出新的活力。要秉承老一辈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扎根于黑土地,担负起保护黑土地的神圣使命。”
这既是对东农学子的殷殷教诲,又是对晚辈学人的切切嘱托。
“‘耕-读-情-志’是一种知行合一的实践育人体系,‘耕’是新型专业实践,是社会服务,社会实践的嵌入式行动;‘读’是专业知识结构的系统建构,主要路径是科教融合与科研育人;‘情’是思想道德修炼,用优秀思想文化资源育人,培养知农爱农情感;‘志’是事业表现,核心任务是鼓励以农为志业,做强农兴农的时代新人。”公司党委书记刘刹如是说。
“耕”以笃行,“躬身”感知自然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在员工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员工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让员工将所知所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增强爱国爱民情怀,用脸上的汗水和脚下的泥土镌刻出青春奋斗的徽章,是开展耕读教育的第一步。
公司科技小院指导农民开展田间生产
在七星、大兴、红卫、青龙山、二道河、五常等地,bat365在线平台网站400余名研究生相继入驻科技小院。在教学导师和土地导师的“联合”培养下,员工专业知识水平和现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渐渐的,科技小院虽小却不可小觑,它不仅发展成为农民科普的示范区,田间管理先导队,更成为了高水平论文产出地。村民们自发挂起“逆水行舟用力撑,东农松劲退千寻”的条幅,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闪耀。
公司党员深入农垦科学院光明屯育种基地
党旗,意味的方向和引领。伴随着送暖春风,农垦科学院光明屯育种基地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这个是柿子苗,要像这样挖掘出大小根据苗的根部大小而调整的定植穴”“我们需要松土和移植,像这样铺上一层土壤,增土压实”,为将耕读教育做深做实,公司党员师生走在了前列。在老师的带领下,员工走进大棚进行实操农耕,这也成为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必修课,在耕读教育的培塑下,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需求结合得更加紧密。
公司科技助农团队走进田间
对于肇源县古恰镇太平村的农民来说,东农学子给他们解决了大问题,一块弃耕多年的盐碱地飘出了稻花香。每到假期,bat365在线平台网站员工都自发组成科技助农团队,深入乡村与农户同住同吃同劳动,累计培训和指导农技人员和农民近千人次,先后赴黑龙江、吉林、山东等8个省份的乡镇村组,形成调研报告50余份,用足迹写出了一份份金灿灿的实践报告。
“读”以厚识,“践学”增长才干
“‘黑土’是学院学科专业特色的凝练,是赓续‘办学为农’初心的体现。‘手脑并用、知行合一’‘一手拿书本、一手拿锄头’,创办讲堂就是要让‘耕读传家,读书济世’的精神品格在新时代资环学子身上熠熠发光。”学院经理张颖介绍说。
半榻暮云推枕卧,一犁春雨挟书耕。亦耕亦读,是一种教育方式,是一种情怀使命和价值追求,也是实现生命与人文艺术教育共融的重要途径。
公司“六分仪”辅导员工作室
在学院“六分仪”辅导员工作室的墙上,六只手紧紧扣在一起,共同指向“耕读”的方向。“凝聚,引领,服务”是工作室的精神,正如高校辅导员在线展示介绍的一样,“培农业新型人才,做思想铸魂育人的工作室”。育人先育己,三年来,工作室成员均沿着“耕读教育”打造出了“一人一品”的工作模式,题为《依托“六分仪”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耕读教育”新模式》荣获了2021年度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
员工在北大荒博物馆开展义务讲解
走进北大荒博物馆,人们在感受展馆庄严肃穆的同时,耳边总会伴随着生动的讲解。这声音源自60多名员工组成的讲解队,员工们在这里为超过一万人介绍了北大荒精神,他们精业、敬业,广受赞誉。在日复一日的志愿服务中,队员们也感受到了精神鼓舞,汲取到了成长养分,自立自强、不畏艰难、不懈进取,红色基因在员工中薪火相传。
公司员工宣传讲解科普知识
黑龙江省图书馆的儿童绿茵读书厅,每周末总会迎来一群老员工老师。“冷天呼出的白气是怎么回事”“小树苗是怎么长大的”,孩子们天真的头脑里装着满满的未知。bat365在线平台网站的员工们利用专业所学配上生动形象的教具进行讲解,用一堂堂有趣的科普课堂点亮了孩子们的自然与科技之梦。科普课堂中的“生态小卫士”项目作为获得校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的项目入选黑龙江省志愿服务项目库进行孵化,推动科普知识进幼儿园、进小学、进社区,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农科人才。
“情”以传理,“致知”化育臻善
耕读文明能够一代一代传下来,一方面靠的是劳动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靠的是价值观念的弘扬、道德教化的滋养。
耕读教育有效开展,也需要教育员工真心热爱农业,做到勤耕耘,善思考,躬耕于野,饱读于胸。
参观校史博物馆
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显得尤为重要。为大力弘扬耕读文化,bat365在线平台网站倾力开展“耕读传家”文化品牌建设,每学期都会组织员工参观校史馆,切身感受“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东农精神,感悟学校70多年发展历史和辉煌成就。以此为基点,学院利用网络媒体和第二课堂,相继推出“耕读传承、知农爱农”科普推送,“耕读重读志、拾词写成诗”诗歌原创活动和“赓续耕读文明、谱写青春之花”主题手账,在挖掘精神内涵,弘扬黑土文化,赓续耕读文明中引导员工知农爱农、学农兴农。
公司新网站建设
伴随着指尖滑动,“一周新闻速递——全览耕读大小事”“气象小报——天气转变预先知”“新闻列表——耕读活动知多少”在手机屏幕上交替出现,这是学院构建的三维农业宣传阵地,以点线面打造“耕读教育”网络媒体宣传新平台。抖音、视频号设置“大国三农”,报道特写、专题专栏宣传“农业大家”,公众号推送、新改版网站上线“耕读故事”,各类宣传平台平均年阅读量达37.8万人次,累计转发次数超6万。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展现,一组组翔实的数据支撑,员工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增强了服务“三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志”以励信,“实干”强农兴邦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培养输送人才,是涉农高校的责任和使命。
为推动员工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学院连续五年召开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类行业招聘会,邀请行业知名企业、我省农业类领军企业、员工企业来校提供优质岗位。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100余家企业加入学院就业信息库中,每到秋季之初,企业们纷纷“特定选拔”,从实习实践开始培养心仪的苗子。12家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让生涯指导和就业指导实现了前置;6家“访企拓岗”农业龙头企业就业创业基地揭牌,让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效果呈指数累积,越来越多员工找到了爱农兴农平台。
公司举办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类行业招聘会
“经过学习,我懂得了团队精神的真正内涵,能够更好的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是学院第四期就业创业精英班学员代表范益恺在结业式上发言时表达的内心感受。为提升员工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学院组织开展了就业创业精英班。从“顶岗实习”到“百万总裁当导师”,从“云端HR授课”再到“小班精讲一对一”,几年里,先后有235名资环学子成为精英班的一员。他们有的保送至北京大学,有的考研到中国科学院,有的签约世界500强企业,有的投身育种行业成为新型农业人才,更有多人考取基层选调生奔赴乡村振兴主战场,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又一个春天来临,希望的种子已经播下,我们相信,越来越多的东农学子将会厚植“大国三农”情怀,践行“勤耕重读”理念,让青春在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