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人才培养

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硕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才培养 >> 旗下产业 >> 培养方案 >> 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硕博) >> 正文

环境监测

   发布时间:2021-02-28         浏览次数:

bat365在线平台网站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硕博班)专业课程介绍

环境监测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课程编号:03600042z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

学时数:48        

总学分:3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环境化学、普通化学、分析化学

大纲主撰人:张迪

内容简介

《环境监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建立在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基础上,具有自身鲜明特征且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采样技术、监测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技术手段及时、全面、准确的了解和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是目前最具发展活力的环境分支学科之一。在环境学科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环境监测》作为环境科学主要课程,公司从2001年设立环境工程专业以来,一直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课,重视基础理论教学,突出环境监测的岗位监测实 例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以此培养员工自学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在仪器设备配 置、团队队伍的建设、实习基地的建立等方面给与了足够的重视,为环境工程专业员工能够适应飞速发展的环境保护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大纲

一、 <![endif]>课堂讲授部分

(一)各章节内容及学时

第一章、绪论4学时)

1、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2、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

3、环境标准

重点:环境监测的特点,环境监测分类,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

难点:环境标准的制定原则。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6学时)

1.水质监测的对象和内容

  水质监测的目的与对象、水质监测的项目、水质监测方法的分类

2.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地面水、地下水及水污染源监测中不同采样点的设置方法、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3.水样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

  地面水、地下水样的采集方法、采集水样的类型、水样的运输及保存方法、水样的消解、水样中微量组分的富集与分离方法

4.水样的物理性质测定:色度、残渣、浊度

  水温计及颠倒温度计法测定温度、比色法及稀释倍数法测定水样颜色、水样臭的测定方法、重量法测定残渣含量、电导率的测定、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浊度

5.水样中金属化合物汞、镉、铬、铜、铅、锌的测定

  水样中各金属化合物的危害、各金属化合物测定方法原理与测定条件及干扰消除

6.水样中非金属无机物酸碱度、氰化物、溶解氧、氟化物、含氮化合物、硫化物的测定

  酸碱度的含义、测定各指标的意义、非金属无机物测定方法原理及测定条件

7.有机化合物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生化需氧量、油类、酚类的测定

  各指标的含义及测定方法原理

8.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水质污染生物监测简介

重点:地面水监测方案的制定,水样的采集和保存方法,金属化合物和非金属无机物、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高锰酸盐指数)和溶解氧DO监测原理及方法。

难点:水样监测断面及采样点的设置。

第三章、大气和废气监测6学时)

1.大气污染基本知识

  大气与空气的组成、大气污染对人和生物的危害、大气污染物的存在状态、大气污染物的特点、大气污染源

2.监测方案的制订

  大气污染监测的目的、大气污染的监测项目、大气污染监测点的设置、大气污染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3.大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集仪器

  大气样品直接采样法、大气样品中气体及颗粒物的富集采样法、大气样品采样仪器的组成部分、大气样品采样效率的评价、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表示方法

4.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SO2NOxCOO3、硫酸盐化速率和光化学氧化剂)

  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原理、测定仪器、测定条件

5.颗粒物的测定

  降尘、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物测定方法原理、总悬浮颗粒物中主要组分的测定

6.污染源监测

  固定污染源监测中采样点的设置、烟气的采样及烟尘浓度的测定、流动污染源的监测

7.大气污染生物监测

  植物在大气污染中的危害症状、大气污染生物监测法

8.标准气体的配制

  标准气体的制取、标准气体配制方法

重点: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常见空气污染物采样仪器工作原理,空气污染物SO2NOxCO、光化学氧化剂、TSP等指标的监测原理及方法。

难点:监测点的布设,污染源的监测方法。

第四章、固体废物监测4学时)

1.固体废物样品的采样和制备

  工业有害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2.有害特性的监测方法(急性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浸出毒性)

  急性毒性的初筛试验、急性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浸出毒性的试验方法

3.生活垃圾特性分析

  城市垃圾分类、垃圾采样与样品处理、垃圾特性分析、渗沥水分析

4.有害物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

吸入毒性、口服毒性、鱼类毒性、固体废物的渗漏试验

重点:固体废物的分类和定义,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生活垃圾的特性分析,有害特性的监测方法。

难点:有害物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

第五章、土壤污染监测4学时)

1.土壤污染的特点、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土壤组成和土壤背景值、土壤样品采样点的布设及采集、土壤样品制备与保存

2.土壤样品测定

  土壤样品分解、土壤样品含水量及金属元素的测定

重点:土壤的组成,土壤的基本性质,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土壤样品的预处理,主要土壤污染物的测定方法。

难点:土壤样品的采样点布设,样品采集及样品预处理。

第六章、生物污染监测4学时)

1.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

  生物污染的途径、污染物在生物体体内的分布与蓄积、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转化与排泄

2.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植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动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3.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生物样品的消解、生物样品中有机污染物的提取与浓缩方法

4.污染物的测定方法

  生物体中污染物含量的测定方法

重点: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和空气污染生物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及在体内的分布,生物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方法。

难点: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第七章、噪声监测4学时)

1.声音的物理特性和量度

  声音与噪声、声音的发生频率和声速、声音的量度、噪声的叠加和相减

2.噪声的物理量和主观听觉的关系

  响度、计权声级

3.噪声测量仪器

声级计工作原理、其他噪声测量仪器

4.噪声标准及监测

  城市环境噪声监测方法、工业企业噪声监测方法、机动车辆噪声测量方法

重点:声音的物理特性,噪声物理量和主观听觉的关系,噪声测量仪器的组成和使用,城市环境噪声和工业企业噪声的测量方法。

难点:噪声的叠加和相减。

第八章、放射性污染监测 (2学时)

环境中的放射性、放射性防护标准、放射性监测

了解内容

第八章、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2学时)

1.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

2.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述

3.实验室质量保证

4.标准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标准化

5.环境标准物质

6.环境质量图

了解内容

第九章、连续自动监测技术与简易监测方法 (2学时)

1.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大气和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2.遥感监测技术

3.简易监测方法(简易比色法、检气管法、环炉技术)

重点:工厂企业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和简易监测方法,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续自动监测系统监测原理,废水中主要污染物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监测原理。

难点: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和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各部分组成、功能。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环境监测》(第三版),奚旦立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主要参考书:《环境监测》陈玲,赵建夫,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2

《环境监测技术》,张世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环境监测》吴忠标,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7

《环境监测》刘德生,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5

《环境监测》马玉琴,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3

教学大纲说明

一、教学目的、课程性质任务,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所需先修课程。

环境监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技术课,它的任务是使员工掌握测定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确定环境质量、污染程度,为污染治理、工程设计、制定及修改标准、环境规划及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员工掌握环境监测的含义,环境质量因素代表值的测定方法,即调查方法、监测计划、采样、仪器分析、化学实验、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方法。主要讲授常见的三废污染物质的监测。通过一定的书本知识和实验室操作的学习,员工可以独立完成具有代表性的环境因素代表值的监测工作。

《环境监测》是环境工程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它以《工程化学》和《水分析化学》为先修课程,是进一步学习《水处理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质量评价》等后继课程的阶梯。

二、教学要求及选编教材的依据。

课程教学要求:

1.正确理解环境污染及环境监测的特点,空气污染的基本知识,固体废物的分类和定义,土壤的基本性质,声音的物理特性,噪声物理量和主观听觉的关系,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示,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措施,

2.掌握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水样的保存方法,水样的预处理方法,大气监测点的布设方法,空气污染物采样仪器工作原理,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土壤的组成,土壤样品的采集及预处理,生物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方法,

3.掌握废水中金属化合物和非金属无机物、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高锰酸盐指数)和溶解氧DO的测定原理及方法,大气中SO2NOxTSP等几种重要的空气污染物的测定方法,生活垃圾的特性分析,有害物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土壤污染物的测定方法,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和空气污染生物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噪声测量仪器的组成,城市环境噪声和工业企业噪声的测量方法,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和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各部分组成、功能及对环境主要污染物的监测原理。

选编教材依据

本书在内容上注重结合了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力求反映当前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并突出了环境监测的特点(采样、布点、测试方法、数据处理和质量保证等),所述内容较详细,理论与实践并重,并附有较多插图。

三、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环境监测》课程为考试课,采用多媒体教学,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其中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1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

四、改革思路和说明。

环境监测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最为紧密的一门课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穿插结合进行讲授。